我国乡村普法问题研究--以《我不是潘金莲》为例
资料介绍:
我国乡村普法问题研究--以《我不是潘金莲》为例(论文8000字)
摘要:我国已经进入了“六五”普法阶段,在建设法治社会主义国家的今天,作为我国一个庞大的群体——乡村群众却在生活中对现代法律充满了矛盾和误解,仍然以乡土民情的思维来解决遇到的纠纷,这种现象严重的阻陷了中国法治的发展。本文以冯小刚执导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为例,分析当前现代法律与乡土民情存在的冲突,并分析现代法律在全民普及中遇到的瓶颈,从而对农村普法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现代法律、乡土人情、普法
《我不是潘金莲》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李雪莲,与前夫为了生二胎而假离婚,发现丈夫与她人已经结婚,于是起诉丈夫要求判他们为“假离婚”,后为了纠正丈夫一句话,与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打了十年交道。故事表面荒诞滑稽的现象实际的映射了一系列的问题,也展现了我国在经历从人情社会到法治社会转变的过程中的一些冲突,从人情方面讲,前夫得房抛妻,为舆论所不容,然而,从法律来讲,他的行为并没有违法,它反映了在农村中,很多人的法律意识依然淡薄,不能够利用法律正确的维权,主人公用乡土人情的方法去解决与前夫的矛盾,彷徨十余年未果,也显示了我国依法治国的必然性。
[资料来源:Do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