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地区东南通道可行性研究毕业论文

内容简介
本项研究为规范可行性研究,主要任务是论证川黔线扩能改造,宜宾贵阳线规划的必要性,可能性,有效性和合理性。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根据本项目特点,我们从三个方面考虑研究,从技术及经济角度,对本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本次可行性研究是在收集了大量准确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对川渝东南通道规划方案,开发成本及财务效益综合评价等方面做出评价的同时,严格按照国家颁发的文件。参照同类项目标准,对项目做出全面分析,从技术经济,实用性,合理性等角度对该项目的开发工作做出项目可行性的评价。 [来源:http://www.doc163.com]
文件组成及目录 [来源:http://Doc163.com]
第一章 研究工作概述 (1)
一、任务依据(1)
二、项目背景(1)
三、通道建设的目的和意义(2)
四、川渝地区东南(川渝黔)通道历史研究简况(3)
(一)通道和路网规划(3)
(二)川黔线扩能改造(3)
(三)宜宾贵阳线规划(3)
五、研究年度和研究范围(4)
(一)研究年度(4)
(二)研究范围(4)
六、研究思路(4)
第二章 川渝地区运输需求 (7)
一、川渝地区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结构(7)
(一)社会经济概况(7)
(二)交通运输结构(9)
(三)川渝地区与华南沿海地区社会经济联系(11)
二、川渝地区铁路运输需求总量及其流向预测(13)
(一)运量预测思路和方法(13)
(二)川渝地区铁路客货运总量(13)
(三)川渝地区铁路客货运流向(15)
(四)川渝地区过境运量(18)
(五)川渝地区南向对外通道运量分配(19)
三、川渝地区南向通道能力适应性分析(23)
[资料来源:www.doc163.com]
(一)既有通路概况及存在的问题(23)
(二)相关通路规划(23)
(三)相关通路能力适应性分析 (23)
第三章 川黔线扩能改造方案研究(25)
一、既有线现状(25)
(一)自然特征(25)
(二)既有设备概况(25)
(三)运营特征(28)
二、客货运量预测 (30)
(一)沿线经济和交通概况(30)
(二)研究年度客货运量预测(33)
三、主要技术标准研究(37)
(一)相邻线主要技术标准(37)
(二)本线主要技术标准选择(38)
四、主要改建方案研究(38)
(一)线路方案比选(38)
(二)工程投资比较(41)
(三)推荐线路方案综合评价(42)
五、运输组织(42)
(一)线路分工(42)
(二)车流组织原则(43)
(三)客货列车对数及需要通过能力(43)
(四)设计通过能力、输送能力及与客货运量适应情况(44)
六、相关枢纽(45)
(一)重庆枢纽(45)
(二)贵阳枢纽(47)
七、投资预估算和建设工期(50)
[资料来源:http://www.doc163.com]
(一)投资预估算(50)
(二)建设工期(54)
八、推荐改建方案(54)
第四章 宜宾至贵阳线方案研究 (60)
一、沿线经济和交通概况 (60)
(一)沿线经济概况(60)
(二)交通运输概况(63)
二、客货运量预测 (64)
(一)货运量(65)
(二)客运量(66)
三、主要技术标准(67)
(一)相邻线主要技术标准(67)
(二)本线主要技术标准选择(67)
四、线路方案研究(67)
(一)线路走向方案概述(67)
(二)工程投资比较(70)
(三)推荐线路方案综述(71)
五、运输组织(75)
(一)运输特点(75)
(二)车流组织原则(75)
(三)客货列车对数及需要通过能力(75)
(四)设计通过能力、输送能力及与客货运量适应情况(76)
六、相关工程(76)
(一)宜宾地区(76)
(二)贵阳枢纽(77)
[版权所有:http://DOC163.com]
七、投资预估算和建设工期(78)
(一)投资预估算(78)
(二)建设工期(81)
八、推荐建设方案(81)
第五章 通道综合论证(86)
一、川渝地区东南向主通道走向研究(86)
(一)通道构成及时空距离比较(86)
(二)区际客货运输需求分布 (87)
(三)直接吸引区经济与人口(90)
(四)路网布局及运输条件比较(91)
(五)推荐通道走向(92)
二、川渝黔通道综合研究(92)
(一)规划通道方案(92)
(二)各规划通道方案客货运量分配(93)
(三)运输能力及运输效果比较(103)
(四)工程经济比较(105)
(五)区域路网网性分析(106)
(六)各通道综合论证(107)
三、通道的最终定位和必要性综合研究(108)
(一)通道的最终定位(108)
(二)通道建设必要性综合研究(109)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113)
一、研究结论(113)
二、有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