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搅拌车搅拌实验系统仿真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 混凝土搅拌车搅拌实验系统仿真设计
说 明
开题报告应结合自己课题而作,一般包括:课题依据及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及实验方案、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参考文献等内容。以下填写内容各专业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修改。但每个专业填写内容应保持一致。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城市基础建设、房地产开发也急剧发展。从2006年起,我国240多个城市要全面使用商品混凝土,作为城市中唯一合理的运输预拌混凝土工具,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搅拌运输车将混凝土工厂、搅拌站与许多施工工地联系起来,如与混凝土输送泵配合使用,在施工现场进行“接力”输送,则可以完全不再需要人力的中间周转而将混凝土连续不断的送到施工浇注点,实现混凝土输送的高效能和全部机械化。这样不但大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施工质量,而且有利于现场的文明施工,这对于城市建设、尤其是现场狭窄的施工工地更加显示出它的优越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一些大型建筑工程对现浇混凝土的大量需求,大力发展商品混凝土和搅拌运输车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适用价值。
[版权所有:http://DOC163.com]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国内生产企业对混凝土搅拌车的搅拌系统研究主要是引进消化国外的技术或者仿制国外产品为主,自主开发很少,在理论方面的研究比较匮乏,国内企业的生产多靠测绘和技术引进,甚至在搅拌叶片的生产安装过程中,局部敲打、硬性整合现象屡见不鲜。
国外的搅拌设备研究逐渐向着多功能、自动监控、多样化、成套化发展,如单、双卧轴式搅拌机、振动式搅拌机、强制式搅拌机,多种混凝土搅拌楼等。搅拌车研究更倾向于上装技术、耐磨材料的研究。
三、研究内容及实验方案:
本文通过对混凝土搅拌车基本设计理论分析、搅拌系统的设计和搅拌系统的仿真设计与运动模拟找出搅拌叶片的薄弱环节,对搅拌叶片进行改进,提高搅拌叶片使用寿命、提高叶片的搅拌质量具有重要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首先对搅拌筒的结构设计,搅拌筒既是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上的装载容器,又是搅拌混凝土的工作装置。几何设计是搅拌筒结构设计的基础,它包括几何容积计算、外形尺寸的确定、搅拌筒有效容积及满载时重心位置计算。然后对螺旋叶片的设计及仿真,应力分析等。本论文应用静力学、运动学的原理阐述螺旋叶片的工作原理并对主要技术参数进行理论分析。为螺旋叶片的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资料来源:Doc163.com]
四、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
1. 查找资料,外文资料翻译(不少于6000字符),开题报告 第1周-第2周
2.叶片母线方程及参数计算 第3周-第4周
3.用Pro/E(UG)进行实体建模 第5周-第6周
4. 用Pro/E(UG)对搅拌系统进行运动模拟 第7周-第8周
5.总装图设计 第9周-第10周
[版权所有:http://DOC163.com]
6. 绘制零、部件图,叶片焊接图 第11周-第12周
7.毕业论文撰写 第13周-第15周
8.答辩准备及论文答辩 第16周-第17周
五、参考文献
[1]冯忠绪.混凝土搅拌理论与设备,北京人民交通出版 2001.8
[2]邢普,仪垂杰,郭健翔. 非等角对数螺旋线搅拌叶片的设计研究.工程机械
2006.4
[3]邢普,仪垂杰,郭健翔.混凝土搅拌车搅拌叶片仿真设计及模态分析.机械设 [资料来源:Doc163.com]
计与制造2007.8
[4]邢普 郭健翔等 非等角对数螺旋线搅拌叶片的实验研究 工程设计学报
2008.1
[5]邢普 仪垂杰等 混凝土搅拌车搅拌叶片新型母线及应用研究 建筑机械
2007.2
[6]江继辉.混凝十搅拌输送车搅拌筒搅拌过程的运动分析 工程机械 1991(2)
[7]程书良.混凝土搅拌车搅拌叶片的设计.建筑机械化 2002年第2期
[8]田利芳.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结构设计及液压系统动态仿真.西安建筑科技大
学学位论文 2004.03.10.
[9]王明庆.前端卸料搅拌输送车的应用与推广 建筑机械 1988(12)
[10]R.V. Romen Studies on transfer process in mixing vessels: effects
of gas on solid-liquid hydrodynamics using modified Rushton turbine
agitators[J]. Bioprocess Engineering 17,1997.
[11]Chiara F. Ferraris Concrete Mixing Methods and Concrete Mixers:
State of the Art Journal of Research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J. Res. Natl. Inst. Stand. Technol. Volume [资料来源:https://www.doc163.com]
106, Number 2, March–April 2001 ( 391–399)
[12] M. DI PRISCO, L. FERRARA, F. MEFTAH, Mixed mode fracture in plain
and reinforced concrete: someresults on benchmark tes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acture 103: 127–148, 2000. [资料来源:http://doc163.com]
上一篇:打散分级机总体及机架设计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