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教学网站开发(论文)
计算机网络教学网站简介
网页和数据库交互性的问题:
a.添加管理员:系统分为普通管理员和超级管理员,通过管理员后台中的管理中心的管理员操作可以分别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管理员。
b.登陆:普通管理员,超级管理员,可以通过登录界面,可以进入管理员后台中去,从而对计算机网络教学网站后台进行数据的添加、修改和删除等的相关操作。
网站模块划分:
该计算机网络教学网站前台分为:首页、新闻公告、政策文件、教师简介、教学概述、教学课件、教学实验、电子资料、常用工具、课品展示、在线留言。
用户刚开始点击进入的是公共栏目,分别提供了首页、新闻公告、政策文件、教师简介、教学概述、教学课件、教学实验、电子资料、常用工具、课品展示、在线留言等功能模块。其中教师简介包括自我评价和教师简介;教学概述有课程简介、教学方法、教学计划、课程建设规划和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模块提供了该课程的学习课件,让学生可以进行在线学习;教学实验模块提供了实验教学手册,实验指导书,试验课件和试验大纲;并在电子资料里提供了电子课件的观看;常用工具模块提供了有关该课程用到得一些工具;课程展示模块提供了关于该课程的一些精品教学网站或者精品课程,方便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在线留言模块是当用户对所学的知识有了疑问时,可以给老师进行在线留言,这模块提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体现数字化学习、自主学习教育理念。 [来源:http://www.doc163.com]
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技术在高校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并且促进了共享教育资源,扩大教育规模,加快教育改革,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习方式等一系列变革。当今网络教学已成为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教育部2004年度工作要点明确指出,要“加快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和中国卫星宽带传输网的升级扩容工程建设,积极推进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与建设,促进建立国家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校园网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国家级教育信息化应用支撑平台建设,推动示范性网络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大力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网络教育正在世界范围引起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变化,网络教育已成为各国高校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我国网络教育的系统建设我国远程教育源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是在90年代以后。1994年,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交互式现代远程教育在我国开始起步。在CERNET网上的主机数已超过20万台,用户数量达250多万,每日访问量达60多万人次,这是世界范围内也很少见的一个统一规划、统一运转的全国性教育网。现代网络教育工程在2000年又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教育电视台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具备同时播出8套电视、8套语音、20套以上IP数据广播的能力,并实现了卫星网与CERNET的高速连接,初步形成了天地合一的、具有交互功能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
[资料来源:Doc163.com]
研究目的
网络应用于教育,其在学习模式上最直接体现了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发展中的现代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本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个性化教学网络教学中,运用计算机网络所特有的信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双向交互功能,一方面,系统对每个网络学员的个性资料、学习过程和阶段情况等可以实现完整的系统跟踪记录、贮存;另一方面,教学和学习服务系统即可基于系统记录的个人资料,进行针对不同学员的个别式个性化学习建议、指导教学和应试辅导等。网络教育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现实有效的实现途径和条件。
目 录
[资料来源:http://doc163.com]
第1章 绪 论 1
1.1 计算机网络教学网站简介 1
1.1.1 网页和数据库交互性的问题: 1
1.1.2 网站模块划分: 1
1.2 研究背景 1
1.3 研究目的 2
第2章 系统开发模式、工具及环境 2
2.1 系统开发模式 2
2.2 系统开发工具介绍 3
2.2.1 Dreamweaver 3
2.2.2 Micromedia Flash 3
2.2.3 Adobe Photoshop 4
2.3 系统的开发环境简介 4
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 5
3.1 系统分析 5
3.2 系统开发方法 5
3.3系统功能说明 5
3.4 系统总体结构 6
3.5 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8
第 4 章 前台数据库的连接 13
4.1 Access 功能特点 13
4.2 dreamweaver本地站点的建立 14
4.3 创建Web站点 18
4.3.1 IIS5.0的安装 18
4.3.2 运行IIS5.0 18
4.3.3 设置默认WEB站点或新建WEB站点 19
4.3.4 站点的测试 21
4.4 前台数据库的连接 21
结 束 语 22
参考文献 23
5.1 推荐教材: 23
5.2 教学参考书: 23
附 录 24 [资料来源:http://Doc163.com]
致 谢 29 [资料来源:https://www.doc163.com]
[资料来源:http://Doc163.com]